赤溪畲族风情园
春日,镶嵌在田园山水中的“中国扶贫第一村”——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,漫山叠翠,春茶飘香,身着畲族服饰的村民们唱响一首首应时应景的“幸福曲”。
“‘中国扶贫第一村’是起点,我们的目标是把赤溪建设成‘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’,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!”赤溪村党总支书记吴贻国说。
从“输血”扶贫到“换血”求变,再到“造血”寻富,赤溪村在30多年里完成了华丽“蝶变”,走出了一条“旅游富村、农业强村、文化立村、生态美村”的致富小康路。2022年,赤溪村集体收入近260万元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15元。
易地搬迁 “搬”出新生活
长安新街上,一栋栋徽派建筑民居从街头延伸至街尾,掩映着青山绿水,宜居又宜业。走进自家的舒适住宅,村民雷梅英心满意足。
30多年前,雷梅英和父母一起居住在“五不通”的偏远自然村——下山溪,过着十分艰苦的日子。“家家户户住着茅草屋,点煤油灯照明,吃番薯度日……”聊起当初的日子,雷梅英总结出一个“苦”字。
随后,一场“送钱、送物”的“输血”式扶贫在赤溪村开启。“各级各部门给村里送钱、杉木、山羊,但是下山溪的山地太贫瘠,遍地石块,根本没有办法养活杉木和山羊。”赤溪村党总支副书记钟而钊说。
“输血”不治本,“穷根”依旧在。赤溪村开始转变思路,寻求“换血式”出路。
1994年,随着全省实施造福工程,赤溪村将下山溪自然村整村搬迁到中心村,88名畲族群众“挪穷窝”“拔穷根”,迎来崭新的发展空间。赤溪村另外10个自然村的群众也陆续搬至长安新街两侧,住进新楼房,过上新生活。
此后的脱贫岁月里,赤溪村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,主动加强班子建设,注重选拔德才兼备、群众公认的能人进入村“两委”班子。各级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为赤溪村乡村振兴“开绿灯”,下派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,带动提升班子找政策、拉项目、引资金的能力,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。2021年,宁德市更是在全国率先出台《关于支持少数民族乡村振兴五条措施》,支持40万元资金用于赤溪村路灯、农贸市场等方面建设,持续推动赤溪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村建设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razcy.com/quote/2898.html 月落星辰 http://www.razcy.com/ , 查看更多